说说上下班路上的那些事
温哥华的房价正将普通上班族挤出这个城市。跨城通勤成为大温最常见的现象。然而,当通勤者每天1/8的时间被耗在路上时,幸福感正在流失。究竟是什么,吞噬了大温人宝贵的时间?在这场“通勤战役”中,他们又做了什么选择?

通勤,温哥华人之痛
温哥华的早晨7点半,素里的胡女士已经驾车出发。88街的路况还不错,她庆幸自己能准时出门,再晚一点,这条路又将开始堵了。
30公里,这是从家到位于列治文公司的最近距离,择道Alex Fraser大桥走91号公路,但更多时候,由于这条要道车辆太多,谷歌地图会建议走99号公路,如此,通勤的距离将延长为44公里。
如果路况佳,单程40分钟已足够,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所以9点上班的胡女士每天7点半就从家里出发,1个小时是正常的通勤时间,预留半小时应对塞车的情况。
和胡女士一样,每天要耗费近3小时在上班路上的通勤族大有人在。CTV曾出过一个系列报道《极端通勤》(Extreme Commutes),讲述过几位通勤者的故事。其中一位家住素里、公司在高贵林的Elly Robertson女士,每天的回家路长达85分钟。

Elly女士公交出行,每天下午4点半下班。首先,她需要乘坐791路巴士到Braid天车站,然后到Columbia站转线至素里中心站,再换乘95B线公交车抵达她位于Newton的家。根据谷歌地图,全路程也不过20公里,总耗时却高达1个小时25分钟。
另一位家住北温的市民Derek Chuchill,尽管并不需要经狮门大桥跨海回家,而仅仅从西温的公司回到北温家里,就可以是一段长达2小时的路程。同样是20公里的距离,不堵车45分钟,但这样的情况很少见,有一段路几乎每日上下班高峰期都拥堵不堪。对于朝九晚五上班族而言,两个高峰是绕不开的痛。
每一天,大温有成千上万的胡女士、Elly女士和Derek先生这样的上班族,被困在了漫漫通勤路上。
通勤,正在消解大温人的幸福感
有玩笑话说,好工作就是“事少钱多离家近”。这样的工作可能存在于“理想国”。现实中,通勤时间长已经成为一个“世界性共同难题”。前不久,火爆朋友圈的热文《通勤,正在“杀死”1000万北京青年》,就披露出凌晨5点已经为通勤奔波的北京上班族现象。而在“北上广深”,由于难以企及的房价,还有许多人选择了跨城上班,他们家住天津、杭州、河源、珠海,一天中最长有6个小时在路上。

放眼全球,英国伯明翰等城市约四成上班族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为2小时或更多;四成莫斯科市民声称他们经历过超过3个小时的单程通勤时间;日本地铁线发达,但东京上班单程的平均时间是58分钟……
在加拿大,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,平均通勤时间为24.1分钟,有85万3610人每天单程通勤时间至少1小时;温哥华人的平均通勤时间为29.7分钟,仅次于多伦多(37分钟)和蒙特利尔(30分钟),其中11%的温哥华通勤者上下班耗时超过1小时。
苦楚,长通勤时间意味着什么?
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研究表明,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——长距离通勤导致锻炼和睡眠时间减少,严重损害身心健康。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发现,长距离通勤会让离婚率上升40%,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暴躁导致了无谓的家庭冲突。
而根据大温贸易委员会(GVBT)近日作出的一项调查,67%的居民认为,过去5年的生活质量下降了,而且情况不会很快得到改善,主要原因是由于房价太高,第二大原因就是交通问题。
2016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还显示,过去5年,大温全部21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市民通勤时间都在增加,包括温哥华、本拿比、列治文和素里市通勤时间都已变长,且跨城上班现象普遍,大温地区仅有温哥华、阿伯斯福特、奇丽华(chilliwack)和列治文4个城市有超过一半人在本市上班,其他城市的上班族都需要跨城通勤,尤其像兰里和满地宝市,在本市上班的居民仅占全部上班族人口的17%和12%。
反思,是什么延长了我们的上班路?
上班时间长的原因无非有两个:距离的延长和时间的增加。
从人口普查调查结果可以看出,大温的跨城上班族已越来越多。由于市中心房价的日益上涨,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在大温周边定居。家住兰里的许女士就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。
和许多新移民一样,许女士8年前刚到温哥华时,租住在华人比较集中的本拿比铁道镇。“那个地段到哪里都方便。”许女士在温哥华市中心上班,在铁道镇乘坐天车,只需要20分钟时间即可抵达公司。
2012年,许女士第一次购房置业,由于当时素里中心的房价比较理性,她和先生在素里中心买下一套公寓。这样,上班的时间也从20分钟延长到40-45分钟,但由于紧靠天车站,还算方便。2017年,再度添丁的她和丈夫咬牙拿下了一套独立屋,当时温哥华房市刚刚经历过较疯狂的一段上涨期,他们的预算仅够在兰里购置理想房型。这一下,许女士的上班路变得尤为漫长。
像许女士一样的情况在温哥华十分常见——平均每5年换一次房子,越搬越大,也越搬越远。如果不想换工作,就只能忍受通勤时间的延长。
此外,除了距离,公共交通的落后及改善缓慢也是造成通勤时间变长的原因之一。西蒙菲莎大学(SFU)城市项目主管Andy Yan就曾表示,民众在路上花费时间的增加与大温车辆总体增多有关,也与本地道路、大桥未得到及时翻修有关联。
许多初来乍到的新移民都会对温哥华的公共交通“印象深刻”——虽然号称国际都市,但地铁(天车)线路仅世博线(Expo Line)、千禧线-长青线(Millennium Line – Evergreen Line)和加拿大线(Canada Line)三条线,站点无法涵括主要居民区。
线路少,工程展开也特别缓慢。以千禧线的延长线长青线为例,大温交通局(Translink)2004年通过使用轻轨连接满地宝和高贵林,2005年12月将之命名为“长青线”,并计划2009年通车。然而到2008年,项目被改成天车(高架列车),成为千禧线的延伸路段,通车日期不断押后,直到2016年12月才通车。
一条仅11公里的延长线,从立项到通车竟需12年。对比中国,1990年全中国仅3个城市有地铁,到2015年底,内地已有25个城市拥有超过60条地下铁路。经历过这一段快速发展时期的国人移民来到温哥华,怎能不感慨如此“加拿大效率”?
不只是轨道交通发展缓慢,大温公交车线路和车次不足,许多站点候车时间长达半小时,加上私家车总量增加、路桥负荷量大、旧桥动辄封桥维修……民众通勤时间因此被不断拉长,上班更显得路漫漫其修远兮。
改变,通勤之痛与居民之变
其实,通勤时间变长,浪费的不只是生命,钱包也在隐隐作痛。很多人被高房价逼到大温周边后,公共交通的不便迫使家庭必须买车,有的双职工家庭还需要两辆车。车费、保险、油价,房价里省下的钱又不得不投入到汽车中,且车保和油价常年见涨不见跌,民众早已苦不堪言。
因应生变。一些被困在路上大温居民开始改变了。
华裔李女士从新西敏斯搬到南素里后,每天上班的路线是这样的:先步行1公里(约1刻钟)到公交车站,乘坐363路转351路公交车,再转天车加拿大线,取道列治文到温哥华市中心上班,在不堵车及衔接顺利的情况下,总耗时1小时40分。
半年后,先生体谅李女生通勤辛苦,家里再添购一辆车。不过,温哥华中心市停车费高昂,李女士于是每日开车至换乘停车场,乘公交快线至列治文后再转天车。虽然相比过去能节约一定时间,奔波起来却也不容易。近日,李女士跳槽素里一家公司,工资并没有以前高,但上班路程短、时间更自由。

除了工作,还有生活方式在随着改变。胡女士就坦言,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温哥华市中心了,以前还带孩子去温哥华科学世界、美术馆之类,现在基本上只在素里活动:“能在素里解决的问题,绝不到温哥华!”偶尔到本拿比铁道镇商场逛街,胡女士还会有点不适应:“到处是人、车位也不好找。”她自嘲:“有种乡里人进城的感觉。”
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口流动的增加,这本身是好事;然而,如果城市的基础设施无法跟上人口发展的速度,通勤这件小事,就成了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大事。怎么解决?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Jon Jachimowicz的话来说,如果我们不能缩短通勤的时间,就改变通勤的态度,用来看(听)书学习、用来思考难题解决方法、用来纤体瘦身……这样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“蹉跎”时光。
如此解决方式,不知道温哥华的“路怒”们会不会买账?

Categories: 地产动态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Related Posts

地产动态

列治文坚决反对农地种大麻!并要紧缩农地建屋规模

列治文市议会于温哥华时间11月13日(周二)晚间通过了一项动议,向省府 Read more…

地产动态

炒楼花要交100%重税!税局新招太狠 赚30万要多缴8万!

税局还会很“残忍”地重查一下已经申报的收入税 炒楼花的人可能要注意了, Read more…

地产动态

大温公寓VS城市屋面面观:都是非独立单位,我该选谁?

房屋的类型很多,比如华人常说的别墅、公寓、联排别墅等等 —— 按照中文 Read more…